
飲用水“安全閥門”亟須升級
蘭州自來水污染,看似偶然,實有必然;雖是個案,但城市供水的安全隱患有著共性。保障飲用水供應,是一項公共事業,政府理應挑起擔子。在普遍不容樂觀的水安全面前,該警醒的又何止蘭州政府?
據悉,山西省將開展7個月的飲用水衛生安全專項整治,加大對生活飲用水,特別是日供水千噸以上集中式供水單位的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另外,山西省還將對76家涉水產品生產企業加強監管,對違法銷售涉水產品的,將嚴格查處并曝光。
不能不說,在經過30多年高歌猛進的工業化城市化之后,許多城市密布工業園區,江河湖岸邊密布工業群落,飲用水安全的環境因素日趨復雜。水污染局勢,已不是一個“何處游泳”的問題,而是更加嚴肅的“家里的水能不能喝”的問題。
飲用水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水質檢測是第一道防線。在蘭州“水危機”爆發后,人們不禁懷疑,在過去這些年,有多少含非常規指標超標的自來水因沒趕上“偶然檢測”而流入千家萬戶?
一個城市的環保局,對全市的居民飲用水應做到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和檢測。任何水務公司,就要毫無條件地接受環保部門對飲用水水質的檢測和24小時監控。對一些水環境復雜的地區,應提升檢測頻率、升級水質凈化技術。
飲用水安全的防險措施亟須升級,對所有化工項目的環保監控也須更嚴格。如果沒有健全的督查、檢查飲用水安全的機制和報告公布機制,沒有確立一個責任部門處理水污染問題,要保證飲用水安全那就是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