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企遇襲,中非安全合作亟須拓展
中非日漸密切的合作,已經無法回避安全領域面對的挑戰,甚至在某些國家如蘇丹、尼日利亞,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兩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合作的最主要障礙之一。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六工程局喀麥隆公司在喀極北地區的營地16日夜間遭不明身份武裝人員襲擊,1人受傷,10人失聯。多名當地官員稱,這一事件很可能由尼日利亞境內的極端宗教組織“博科圣地”制造。
這不是我國企業在非洲地區第一次遭遇恐怖組織、極端宗教組織或不明身份武裝分子的襲擊。自2007年以來,我國企業先后在蘇丹、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多地遭遇襲擊、或者遭到綁架。非洲安全形勢的惡化,給我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增加了大量無形的風險。
究其原因,當然一方面與當地的安全形勢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與我國企業的安保意識有關。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在非洲沒有自己的安保隊伍,主要靠當地安保人員保證安全。例如,這次出事的中國企業安保平時都由喀麥隆當地部隊負責,不過,由于部分士兵被抽調至首都雅溫得準備5月20日的國慶日閱兵式,導致安保力量的削弱。
這樣的現實提醒我們,中非日漸密切的合作,已經無法回避安全領域面對的挑戰,甚至在某些國家如蘇丹、尼日利亞,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兩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合作的最主要障礙之一,而當地基本無法提供中方需要的安全保障,也缺乏我國反恐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方法。中非在安全領域潛在的合作,至少首先能夠更加充分地保障我國公民安全。
其實在不久前,疑似襲擊我國駐喀麥隆企業的“博科圣地”組織,剛剛綁架了尼日利亞的200名女學生。尼日利亞總統喬納森求助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以色列,希望協助反恐和救援。從非洲各國的角度來說,各國反恐和安全的能力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嚴重影響了各國和非洲的緊密合作。不強化非洲的安全和反恐,就難以為非洲經濟發展提供必要推動力。
從世界反恐的格局來看,非洲是反恐的一個重要陣地和前沿。一方面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恐怖主義的存在有一定的社會土壤;另一方面非洲尤其是東非的一些國家種族宗教復雜,極端宗教主義往往藏身于此,甚至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全球恐怖組織,也在非洲有所活動。參與非洲的各種國家安全合作,實際上是參與全球反恐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我國海外投資的逐漸擴大,企業和公民安全一再成為重要的命題。我們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配備了安保的顧問,也向非洲國家馬里派出了維持和平部隊的作戰力量。這都是中國對自身安全和世界安全的一種判斷。尤其是在非洲,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如果非洲一些國家內部政局不穩定、金融混亂、社會緊張,那么暴露在反恐和安全領域的問題就異常突出。中國和非洲的進一步合作,不僅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甚至也需要中國的安保經驗、技術和隊伍,中國自身力量在場,公民和企業的安全才有更大的保障。
面對中國企業自身的安全挑戰和非洲的危機,中非合作模式不能局限于經濟和文化,更應當向安全領域拓展。在非洲各國需要的前提下,中國提供安全設備、安全經驗甚至是人員,已經水到渠成。這種合作,會使雙方甚至世界安全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