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追溯體系保“舌尖上的安全”
最快今年下半年,上海食品流通業的經營者就要為消費者提供可查詢追溯信息的銷售單據,一些規模型企業的經營者還必須向消費者出示具有追溯碼的食品貨架標簽。本市首部有關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地方政府規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日前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6月3日《解放日報》)
食品追溯系統的核心意義是實現食品信息的可追溯。通過這個系統,可以有效連接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的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改變以往在食品安全方面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局面,提高消費者的放心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該系統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節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大多數對食品安全比較關注的消費者都有這樣的感覺,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如果我們想了解它的信息,那么只能通過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有限內容,這些內容往往只涉及生產廠家,以及食品的營養成分等。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食品是否安全,往往和它的原材料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不會涉及原材料。
而上海市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改變了以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只能追到食品生產環節的局面,將農業種植、養殖環節也納入了可追溯的范圍。由于食品追溯系統中的各類信息都是被放置在二維碼當中的,而現在消費者幾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那么就可以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隨時掏出手機“掃一掃”,了解食品的來龍去脈,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
而且(qie)一旦發生(sheng)食(shi)品質量安全問(wen)題(ti),馬上就可(ke)以(yi)確(que)認食(shi)品在生(sheng)產過(guo)程中特(te)定的事故原(yuan)因,以(yi)及時(shi)召回問(wen)題(ti)食(shi)品,將企(qi)業的經濟(ji)損失、信譽損失降低到(dao)最(zui)小,同時(shi)避(bi)免更多消(xiao)費(fei)者食(shi)用問(wen)題(ti)食(shi)品,從根(gen)本上維護消(xiao)費(fei)者的合法權益(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