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安全不能輕言過關
目前,全國夏糧收獲超過九成。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冬小麥繼續增產,單產創歷史新高,夏糧“十一連豐”已成定局。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夏糧,在“十連增”的高起點上再獲豐收,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好基礎,但也容易讓個別同志麻痹松懈,把糧食增收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認為糧食已經不成問題,抓糧食安全有所松勁。
糧食連增,成績驕人,但增產基礎還不牢固,代價也較為沉重。多年來,以追求產量為主的生產方式,導致個別地方化學投入品使用過量、畜禽糞污負荷過高,造成個別地方耕地質量下降、水體和空氣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可以說,糧食豐收延續時間越長,各種資源要素就繃得越緊,保障供給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剛性需求與資源供給的矛盾就越突出。同時,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明顯,“誰來種地”問題日益凸顯,“吃得安全”也成了百姓關注的焦點話題。
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必須守住“紅線”、保住“底線”,必須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解決好“誰來種地”“地怎么種”“地少水缺”等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就要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靠科技來化解耕地資源不足、水資源約束、環境壓力等突出矛盾;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鼓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發展;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
算起來,我們揮別糧票的歷史也不過20多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在糧食問題上都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心存僥幸。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安全過關了。
